臘味年菜

#眷村食聊 今天聊什麼?臘味年菜
品嚐舌尖上的記憶,聊聊眷村日常,用家常料理傳承獨特的眷村文化。

來自廣東家鄉的靜枝姐,每逢過年前都會問左鄰右舍要不要一起訂購家鄉口味的臘肉、臘腸、肝腸,這三樣是年節固定主角,身為家中老大的她,從小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出了社會在餐館工作,學習力很好的靜枝姐,時常從大廚做菜過程中偷偷學藝,也練就一身料理好功夫。
在鳳山黃埔新村入住的那些年,靜枝姐是「以住代護」第五期申請者,106年以打毛線手藝申請「以住代護•全民修屋」試辦計畫入住在村子東三巷100號,眷舍是當期最快修復完工進住的家戶,每每晚間靜枝姐家的廚房總飄出陣陣飯菜香,走在村子巷弄遠遠就能聞到菜香味,一到用餐時間家門口總停放許多機車,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也會串門子到靜枝姐家吃飯,一輪翻了好幾桌,這樣的生活情境,是不是很有眷村人情味。

GULA

這次眷村食聊竹媽要跟大家聊聊拿手GULA印尼料理、印尼炒泡麵,現場還加碼江蘇興化先生教受的芋頭豆腐湯
鳳山黃埔新村西五巷的竹媽說「以住代護」這個模式,她算是最早的實際案例。先生是軍中士官負責印刷工作,在軍隊裡很勤奮,由於當時沒有分配到眷舍,全家在鳳山街上到處租屋。某日軍隊長官一家要搬到北部生活,便將房舍騰出給竹媽全家無償入住,擔起眷舍的維護使命。後來為了不貪屬於長官眷舍的權利而搬離黃埔新村,輾轉在鄰近的黃埔二村盤了一戶眷舍一住就是十幾年,民國96年因為眷改拆遷而97年搬離二村,擇居在村子旁的大樓裡,緊鄰過往眷村生活,竹媽也見證了黃埔兩個眷村的人文歷程。
身為印尼人的竹媽(許笑英 Suryirme )陪著姐姐來台手術,認識了來自江蘇興化的軍人先生,兩人結為連理後,印尼竹媽在眷村裡都做些什麼家常料理飽足全家?

海嘯咖哩

眷村的浪漫愛情,因為一句I Love You遠從印度嫁來台灣落腳鳳山眷村的育美姐,平時有空在 #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 擔任婦女志工,協助兒童遊戲空間親子英文故事導讀,更參與志工攝影團隊協助社會福利活動影像拍攝,擁有多彩多姿的志工人生。
育美姐除了家事打理、參與志願服務,還燒著一手印度道地好料理,在眷村生活過程中,料理也就融合了大江南北口味,衍生出屬於台灣口味的眷村菜色。

這次育美姐在眷村食聊要用印度家鄉香料來談眷村故事,解鎖印度道地濃郁芳香的家常咖哩,並開啟用徒手抓食用餐的技能。

上海蛋餃

黃埔新村上海蛋餃是村子可可米果手創雜貨食記店家闆娘的拿手菜。閩南人闆娘津津姐與眷村二代王大哥透過以住代護進駐黃埔新村今年是第7個年頭,109年再次申請以眷村創生商業型的模式在村子開啟眷村食堂推廣眷村文化,也是村子以文化資產保存下再生的第一個村內餐廳。
由於王大哥是眷村子弟,又時常說了一口好菜,賢慧的津津姐百般嘗試將王家家常菜上海蛋餃給復刻回來,吃過可可米果家的上海蛋餃總回味無窮,這次眷村食聊讓我們一起開箱上海蛋餃的神秘面紗,相信自己在家也能輕鬆上手眷村美食。

馬術教練家的洋蔥水餃

洋蔥水餃是張家姊妹記憶中的家常菜,小時候住在黃埔新村西三巷與西四巷中間,父親是「華人第一馬術教練」張慧士為人和善,母親是村子軍療所的護理人員。父親看見孩子吃膩了家常菜,突發奇想試著將一般水餃餡料換上健康的洋蔥餡料,飽滿碩大的洋蔥水餃端上餐桌,我們一眼望去就覺得是飽足的一餐,連親朋好友都覺得美味可口,記憶最深刻是爸爸的馬術學生當中的一位太太,她在癌末時期告訴她先生最懷念的味道就是張老師家的洋蔥水餃,爸爸專程為學生包好水餃讓學生的先生帶回去。回味家常菜,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這道爸爸滿滿情感中的洋蔥水餃。